close

  趙昌會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2014年一季度經濟數據。數據顯示,備受關註的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比上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但創下最近六個季度GDP增速的新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上年同期回落0.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7.6%,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
  這些數據引發巨大的想象空間,同時也開啟多樣的政策猜想,其中最大的擔心是,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是否仍然處於政府堅稱的平穩增長區間。如果不是,那麼,是否需要再度出台包括貨幣、財政政策在內的短期強刺激措施,或僅用適應性的“微刺激”就可保無虞?
  其實,中國宏觀經濟放緩完全是正常現象,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沒有失誤。
  首先,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的中央政府債務處於很低水平,並且國內儲蓄豐盈,政府可以為這些債務進行內部融資,外部衝擊基本上無法動搖中國的宏觀政策框架。相對來說,地方政府債務則有較大不確定性,它們曾長期在較大程度上依賴所謂“土地財政”,而超過50%的債務在2015年底之前到期,雖然償還能力參差不齊,並且由此造成約占中國GDP30%的債務壓力,但其正在被不斷的改革措施、地方自主性和經濟轉型帶來的新結構所吸收和剝離。可以看到,諸多觀察人士和外國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最大的這些擔憂,恰恰正在得到化解。
  其次,人們廣泛議論的房地產市場繼續處於政策承壓狀態,但商業地產增幅平穩,住宅地產總體保持小幅上揚態勢。個別地區、個別城市出現的超飽和狀態,即“鬼城”現象,同樣屬於零散、個別的現象,尚未構成“泡沫破滅”的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房地產稅暫時難以成為地方政府的財政來源,但與房地產有關的資金流入說明,國際商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不僅沒有縮減,事實上,中國貨幣當局還不得不嚴格提防投機性的熱錢涌動。
  第三,一般而言,當下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集中於銀行業。2013年底,中國銀行業的應付短期債務約為5010億美元,而到期還本的中長期債務僅為375億美元,這顯示中國銀行業的長期債務非同尋常地低於大多數國家。不過,中國的公共債務總額、外債凈額、外匯儲備、經常賬戶餘額以及貨幣市場利率等七大風險指標,均處於相當健康的水平,儘管銀行業發行了大量信托產品,但償付能力不在話下。
  最後,中國經濟增速、中國經濟狀況和中近期經濟前景,根本上取決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各項改革方案能否得到儘快落實。當然,任何改革方案和措施,從規劃、實施到產生預期的政策效果,都有明顯的時滯。但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改革具有強大的民意支持,更有政府意志的連續性作為保障。各行各業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技術和政策創新帶動下,經濟的自然增長潛力,可以使得7%以上的增速保持5年以上。
  中國經濟仍然在正常軌道上。但需要切記,作為經濟增長驅動器的投資依賴,與有利於擴大就業的出口一樣,為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做出決定性貢獻,今天仍然在發揮積極作用,不宜視之為必欲驅離的罪惡。▲(作者是中國進出口銀行資深經理)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12egox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